时间:2025年10月21日 点击:300
在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创新的征程中,无数医者以初心赴使命,用坚守铸辉煌。牛富立主任医师便是一位在传统医学领域深耕五十余载的践行者,他集临床、科研与公益于一身,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大医精诚”的深刻内涵。
牛富立,男,汉族,大学学历,主任医师,传统医学专家。1956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聊城市,自1973年起投身中医医疗卫生事业,至今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从医之路。为精进医术,他于1985年至1989年在北京光明中医函授大学理论提高班系统深造,并先后师从焦树德、谢海洲、金起凤、郝万山、郁仁存、段向群等国内著名中医专家,在名师指导下夯实理论根基、锤炼临床技能。1986年,他前往上海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龙华医院,专攻中医内科、妇科、儿科,进一步拓宽诊疗视野。
凭借深厚的学术积累与临床实践,牛富立于1993年创办北京东方创新医学研究中心银屑病研究所并担任所长,专注皮肤病领域的中医研究与治疗;2006年起任聊城市东昌府区红十字会医院副院长、银屑病专科主任,带领团队为患者提供专业诊疗服务。在科研领域,他潜心钻研,发明治疗银屑病特效药“雷公藤乌蛇丸”,荣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02155239.8),同年该成果获国家医疗权威部门授予的“天然药物研究开发优秀成果金奖”。此外,他还主编出版《名中医皮肤病绝技良方》《中国当代特效荟萃》《世界特色医药荟萃》等多部医学专著,为中医药传承与推广留下宝贵学术财富。
在救死扶伤的同时,牛富立始终秉持“医者仁心”的公益精神。2008年5月中旬,他响应号召,跟随谦益和中医研究院院长赵春芝领队,奔赴5·12汶川大地震灾区参与救援工作,以中医特色疗法为受灾群众提供医疗支持,因表现突出受到当地及上级主管部门多项嘉奖;2010年4月中旬,他再次加入科技部贾谦组织的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民间中医医疗救援队,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用医术传递温暖与希望。
全国首届银屑病学术会议(1997年9月于上海)
2004年中国南京银屑病诊断治疗研讨班
特色疗法专治各类疑难杂症银屑病
1、何为银屑病
银屑病,也被广泛称为“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多基因遗传性皮肤疾病,常表现为局限或广泛分布的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引发银屑病的原因尚不明确,但已被认定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共同导致。此病与子午线、食物性、气候季节、家族史等因素有关。世界各地的患病率差异很大,中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患病率比较低,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患者总数仍然庞大。银屑病有多种类型,最常见的是寻常型,此外还有关节病型、脓疱型和红皮病型。
银屑病症状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皮肤出现红色斑块,通常覆盖有银白色鳞屑,皮肤瘙痒、灼热或疼痛,皮肤干燥、破裂,甚至出血等。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关节疼痛、肿胀以及指(趾)甲的异常。银屑病非传染性,传播途径通常包括家庭遗传或是环境刺激。
治疗银屑病的主要目的是控制病情,并减轻患者的症状。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光疗法和中医疗法等,尽管现阶段还无法彻底治愈该疾病,但在积极治疗下,可以明显减轻皮损或促使痊愈,避免严重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预防银屑病的最好方式是控制情绪压力,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及时就诊。
关于银屑病的最新研究表明,免疫系统的因素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尽管这一疾病的发病机制还未完全明了,但已经明确了遗传是银屑病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目前已经掌握了许多银屑病易感基因位点,为治疗银屑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方向。
2、寻常型银屑病辨治
诊断要点
1.初发年龄大多在青壮年,有一定季节性,病程慢性,可复发。
2.皮损可累及皮肤任何部位,以头皮、躯干和四肢伸侧为主,黏膜损害较轻。
3.典型皮损为滴状红色丘疹或境界清楚的红色斑块,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轻刮鳞屑,可见一层淡红色发亮薄膜,称薄膜现象。继刮则可见到针头大的出血点,称为点状出血现象,是本病的一个特征。
4.分期(1)进行期:初起皮损多呈点滴状,不断出现新的皮损或原有皮损逐渐增大,痒感较明显。如此期伴有外伤或进行肌肉注射,则该破损处常可出现皮损,称为同形现象。(2)静止期:无新发皮疹,病情稳定,皮损以鳞屑性斑块及斑片为多见。(3)消退期:原皮疹多从中心或从边缘开始消退,遗留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斑。
5.头皮皮损鳞屑较厚,使毛发呈束状,但不引起脱发。皮损侵及指(趾)甲可使甲板出现点状凹陷似“顶针样”,失去光泽,变形、增厚或剥脱等。
中医分型
1.血热 多为银屑病进行期表现。新出皮疹不断增多,颜色鲜红,针头至粟粒或豆粒大,表面鳞屑掩盖不住红斑,薄膜现象、点状出血、同形反应可同时见到,瘙痒较明显,伴口干舌燥,心烦,大便干,睡眠不安,舌质红,舌苔薄白或黄,脉滑或弦滑。
2.血燥 多见于静止期或进入消退期的皮损。皮疹色淡,覆盖多层干燥鳞屑,原有皮损部分变薄或从中心或从边周开始消退,可伴口干,便干,舌质淡红,舌苔薄少或薄白,脉缓或沉细。
3.血瘀 多见于静止期或经久不退或消退期的皮损。大片斑块,肥厚浸润,颜色暗红,口渴或不渴,舌质淡暗或暗红,舌边有瘀斑或瘀点,舌苔薄或白,脉沉细或涩。
治疗方法
1.汤药。
血热证: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3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银花 10克,生地15克,紫草10克,白鲜皮10克。血燥证 当归饮子加减。血瘀证: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花蛇舌草15克,陈皮10克。
2、中成药
复方青黛胶囊2~4粒,每日3次;四物胶囊2~4粒,每日3次;活血消炎丸3克,每日2次。
3、外用药
冰黄肤乐乳膏用于点滴状及较薄的斑片状皮损,每日2次; 5%~20%黑豆馏油软膏用于肥厚性斑块,每日1~2次;侧柏叶170克,夜交藤 200克,当归30克,加水8000毫升,煮沸20分钟,浸浴,每周1~3次。
注意事项:
1.较重症的寻常型银屑病及特殊类型的银屑病均应到专科就诊或住院治疗。
2.大面积外搽药膏或内服某些药物时,应注意使用不当会引发红皮,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发现问题,立即停用。
3.急性期不宜用热水洗烫,以免不当造成全身红皮。稳定期后可进行药浴,效果更佳。
4.银屑病是一种常见、易复发且病因不明的疾病,只可临床治愈,没有根治办法,不可盲目从医。
5.患者要保持平静的心态,正视疾病,正视治疗。焦躁、烦闷、抑郁心情都不利于病情的缓解与恢复。
患者治疗前后对比照片
《牛皮癣患者秋冬季中医健康管理》—牛富立
牛皮癣(中医称“白疕”)冬秋季预防管理,核心围绕扶正固本、润燥祛邪,结合季节“燥、寒”的特点,从调护机体失衡状态入手,具体可分为以下4方面:一、辨证饮食:润燥养正,避伤脾胃
一、中医认为秋冬“燥邪当令”,易耗伤津液,加重皮肤干燥脱屑,饮食需以“润燥、扶正”为核心,同时结合患者体质调整:
1、偏“血燥”者(皮肤干燥、脱屑明显,无明显红肿):可适当食用滋阴润燥食物,如银耳、百合、梨、黑芝麻、枸杞等,帮助补充津液,缓解燥性。2、偏“气虚”者(皮损反复、伴乏力、易感冒):可搭配补气食材,如山药、莲子、小米、鸡肉等,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外邪侵袭。
禁忌:避免辛辣(如辣椒、生姜)、温热性食物(如羊肉、韭菜)及烟酒,此类食物易助“热邪”“燥邪”,可能诱发或加重皮损;同时忌生冷食物,防止损伤脾胃,影响气血生化。
二、起居调摄:顺时避寒,养藏阳气
秋冬阳气渐收,需顺应“养藏”规律,避免寒邪、燥邪伤正:
1、避寒保暖:及时添衣,尤其注意背部、四肢末端保暖,避免受寒(寒邪易阻滞气血,加重皮肤瘀滞);外出时戴口罩、围巾,减少冷空气直接刺激呼吸道,预防感冒(感冒易诱发“热毒”,加重病情)。
2、 规律作息:早睡晚起,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熬夜易耗伤阴血,导致皮肤失养);睡前可温水泡脚(水温40℃左右,15-20分钟),帮助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皮肤循环。
3、环境调护:室内避免过度干燥,可放置水盆或使用加湿器(湿度保持50%-60%),防止燥邪直接侵袭皮肤,加重干燥脱屑。
三、情志调节:疏肝解郁,避免“郁火”
中医认为“情志不畅,肝郁化火”,火邪易灼伤皮肤,导致皮损反复或加重,秋冬光照减少,更易出现情绪低落,需重点调畅情志:
1、减少情志刺激:避免过度焦虑、紧张(如担心病情反复),可通过听轻音乐、散步、练八段锦等方式放松,缓解心理压力。
2、疏肝理气:若情绪抑郁明显,可适当按压“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间凹陷处),每次按压1-2分钟,帮助疏肝解郁,防止“郁火”内生。
四、中医外护:温和润燥,保护皮损
外护以“温和、保湿、避刺激”为原则,避免损伤皮肤屏障,同时辅助缓解不适:
1、皮肤保湿:可选用性质温和的中药润肤剂(如含当归、甘草、凡士林等成分的药膏或乳霜),洗澡后3分钟内涂抹,帮助锁住水分,减少燥邪对皮肤的刺激;避免使用肥皂、磨砂膏等强清洁品,防止过度去脂加重干燥。
2、避免“同形反应”:中医认为皮肤外伤易“引邪入里”,诱发新的皮损,秋冬衣物增厚,需选择棉质、宽松衣物,减少摩擦;避免抓挠皮损处,若瘙痒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用温和的中药洗剂(如苦参、黄柏煎水外洗)缓解,忌用热水烫洗。
山东省聊城市交通医院皮肤科主任牛富立(2025年9月19日)
从青涩医者到行业专家,从临床一线到科研攻坚,从诊室到灾区救援现场,牛富立始终以“传承中医药、服务患者、奉献社会”为己任。五十余载风雨兼程,他用精湛医术解除患者病痛,用科研创新推动学科发展,用无私奉献践行医者担当。他的事迹不仅是个人奋斗的缩影,更彰显了中医药工作者坚守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风貌,为新时代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注入了温暖而坚定的力量。